Csuper Blog

Csuper Blog

张谷英村
2006-05-09

在以洞庭水、岳阳楼闻名的岳阳生活了20多年,羊年春节,我第一次跟朋友去到离市区不到80公里、仅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张谷英村———此前,我曾去过酒吧林立的丽江古镇和满街万山蹄的周庄,在穿过了张谷英村五万平方米连成一片的明清民居之后,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在别处已经难再寻觅到的质朴(建筑与民风俱然)和农家乐趣。 古村 张谷英村以其明洪武年间迁居至此的始祖名字而定,繁衍至今已到了第26代,村中现在仍然有2000多人居住。古村坐落在三座连绵小山丘的怀抱当中,村前有一块直径约3米的天然巨石,形成“龙戏珠”的格局,四季都清澈见底的渭溪河在村中穿过。名为村,却实际是1700多间明朝和清朝修建而成的民居全部连成一片,在“村”里走家串户,“晴不曝日,雨不湿鞋”———这是张谷英村最大的妙处。 天井 206个大小不一的天井在地下互通有无,将偌大一个连体村的生活废水和雨水或排入溪中,或排入池塘———张谷英村玄妙的排水系统,迄今还没有哪一个专家能把它研究清楚。这206个天井,大至20多平方米小到2平方米,每一个的排水孔都暗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天井有多达四五个排水孔,一些天井底会有在砖上镂出的铜钱图案作为装饰,还有少数的天井正中会有一个孔,是古时人们用来插日规(依靠太阳计时的一种工具)的。   除了排水,天井的另一功用就是采光、通风,所以它又叫天窗。连成一体的村子均匀分布着多个天井,上面是屋顶上或方或圆的空洞,透下来自然光与风;底下对应着凹下去、铺着青砖的浅井,不停地“消化”着倾倒进入的废水,从来都不曾漫溢出来。 巷道 古村里有60条巷道,这些光线幽暗,一米多宽的巷道既将多户人家分隔成独立的院落,又将各家连接在一起———巷道两面是各家的高墙,顶上覆盖着瓦片,村里人走家串户,凭借着四通八达的巷道,雨天不用撑伞,夏天则免去遭曝晒之苦。张谷英村里最长的巷道长达74米,巷道隔开的每户人家,都有着科学布局的一套套堂屋、厢房、厨房、厕所和卧室。   与穿村而过的渭溪河、大门口两侧的烟火塘相结合,总长1000多米的巷道几百年来还保证了古村没有受到火灾的重大侵害。偶有火灾发生时,村里人可以依靠双臂与双腿撑在狭窄巷道的两壁上,爬到巷道顶,掀去瓦片,平时连成一体的房子中间即刻有了一条隔火带,火路被截断,火灾损失就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雕梁画栋 古村里的建筑有很多都是明朝时用砖头垒成,所谓“明砖汉瓦”,这些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青砖,现在看起来依然异常坚固,砖与砖之间灰缝饱满,当地人说,用铁钉都钉不进去。古村的墙壁一律用的是厚三寸、宽六寸、长九寸的砖,堂屋地面则铺满“六寸六”的大方青砖,美观而整洁。   虽是古朴的村子,但其中建筑细处却也无处不透着雅致———繁复雕花的木窗、梁柱转接处的动物雕刻、天井鼓壁上的松竹梅图案、屋梁下栩栩如生的“八骏图”、这些移步换景、于细微处显精美的木石雕刻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完好无损。 农家乐 古村里居住着的人们依然按照祖先传下来的礼仪风俗过着平淡日子,过年时杀鸡宰鸭熏腊肉(牛肉与狗肉是不允许上桌的,因为它们辛勤而忠诚)、舞龙舞狮唱大戏(有时人们还会演一两出简单的皮影戏),结婚、丧礼也都遵照着以前的程序要热热闹闹地弄上好几天。   游客若在平常日子里到古村里来,也可以发现旧纺车、织布机、抽水车、碾子、石磨、榨油机等农家用具,让人惊喜的是,这些摆在天井旁、池塘边的老机器们依然可以灵活地运转,你可以亲手拿一团棉花纺出个线团,拿一个梭子织几尺土布。小朋友最喜欢的项目就是手摇或脚踩水车,把塘里的水引入菜地,或是推着巨大的石碾走上两圈。精神矍铄的当地老人坐在那里纺布,现纺现卖,她也会手把手地教有兴趣的游客体会农家劳动的乐趣,按规矩,游客一般都会象征性地给老人们一两元钱的学费。 古迹 渭溪河穿过古村,河边就是一条两三米宽的古栈道,地面铺着年代久远的大石块,栈道靠河那边还隔几米便有些简单的木扶栏错落成凳子的形状,是供古时来往贩夫走卒驻马休息的,据考证,这条栈道以前可以直接通往邻省江西。   此外,古村内外还有当大门、绣楼、百步三桥、龙涎井、文塔、天灯和张谷英墓等多处值得一看的景点。 旅游锦囊 交通:一般游客都是从市区租的士前往张谷英村,来回一日足矣,包车费用200至300元。 门票:20元(内含展馆门票5元,展馆内可看到精美的木床等古时家具、装饰品和日常用品)。如果请一位导游,一般是20到30元。 食宿:古村半日便可走马观花地走遍,如果想慢慢看,留宿农户家,十几二十元一晚,附近也有宾馆,50~100元不等;吃饭则可以在农家搭伙或去附近餐馆。   古村特产:油豆腐、茴粉丝、烟竹笋、腊肉等(这些都是非常地道、美味的湖南小吃,在古村里都是由自然健康的原料制成,更加吸引人)。   游程安排:一般人到岳阳必去岳阳楼(门票28元)和君山(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隔水相望,岛上盛产银针、毛尖等名茶,还有湘妃竹、飞来钟、柳毅井等古迹与传说),加上去张谷英村,三个地方安排合理的话,两天足够。   岳阳特产:君山茶、工艺扇、竹器、银鱼、兰花萝卜、酱干等 江南第一大屋场—— 张谷英大屋场 被誉为中国江南第一大屋场的张谷英大屋场是保存完好的一群古建筑, 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建筑风格之独特,建筑艺术之精美在中国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它集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平民意识,成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典型代表,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对它作了一次采访。 张谷英大屋场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东约70多公里处。一到村里,住处稍作安排之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张飞儒先生。我早听说60多岁的张先生是大屋场的创始人张谷英的第23代孙,也是这一家族中的饱学之士,能说出本家族的许许多多的故事。我说明了来意之后,他便向我扼要地介绍了张谷英大屋场的兴建历史。 500多年前,他们家的祖先张谷英原来居住在江西省,宦官出身,知天文地理,也是个风水先生。他生活的年代多灾多难,为了谋生,张谷英携一家老小从江西一路西行来到湖南。他看到这个地方四面环山、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流水潺潺,是一个适宜居住的乐土,便在这里兴建住宅安了家。后来子孙繁衍生息,不断分家立户,便形成了如今这样一片楼阁参差、路道纵横、屋脊连着屋脊、天井接着天井的大屋场。张家的后世子孙便以其始迁祖的名字命名他们的住地为张谷英村。 第二天,我在张飞儒老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大屋场。这里以主屋当大门,背靠青山,整个建筑群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脚下。门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护庄河。门楣上有一幅太极图。据张先生说,太极图代表天地一体,造化阴阳,能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贵。大门里的坪上有两口大塘,分列左右。它们寓意龙的两只眼睛,既用来防火,又壮观瞻。 屋场内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傍溪建有一条长廊,廊里用青石板铺路,沿途可以通达各家门户,连接着各个巷道,巷道两旁由青砖垒墙,高达10余米。墙高且厚,宜于防火,称为风火墙。据张先生说,大屋场里像这样的巷道一共有60条,它们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过对我这个陌生人来讲,它简直就是一座迷宫。 这些巷道有的短,有的长,最长的一条巷道有153米。所有的巷道加在一起,总长度达1459米。巷道的两旁屋宇连绵、檐廊衔接,构成一个整体。沿着巷道走,可以到达全村各家各户,做到了天晴不暴晒,雨雪不湿鞋。 巷道也连接着大家族中的各个小家庭。每一个小家庭的房屋都由过厅、会面堂屋、祖宗堂屋和后厅这样四进房屋组成。长度大约20多米。这四进房屋和两侧的厢房、耳房之间形成了3个天井。天井不大,约有4平米。这些堂屋、厢房的使用分工很明确,有固定的祭祖处,有会客议事的地方,有生活起居的房屋,还有专门用于结婚、丧葬和集会的场所。现在全村658户,2169人都住在这个大屋场里。原有建筑面积54170平方米,1484间房;近年来又有185户新盖了1141间房。 张谷英大屋场不但规模宏大,而且房屋的建筑工艺精细,作为装饰品的砖雕、石刻和木雕都很精美。张先生让我仔细地看那些窗棂屏格,并告诉我那些都是硬木雕刻。虽然有些已显得陈旧了,但细观之下,花鸟图案线条清晰,画面生动逼真。经数百年风雨而木板居然不翘不裂。 我参观了大屋场中最大的一个天井。它大约有22平方米,既可以采光,又可以通风。天井内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花坛。天井一角的地下有下水道,雨水可以从下水道一直流到渭溪河里去。 一般天井的左右两侧房屋对称。正面的会客堂屋比较高,常达10米左右。屋里冬暖夏凉。正屋后面是偏房,用来作牛栏、猪圈、柴房、谷仓和堆放农具。穿堂过室, 我看到有一些老人和孩子在屋前的天井里乘凉和嬉戏。因为是白天,大部分劳力都出工去了,所以村中的人不多。我发现许多人家都未锁门,便问张先生:“他们不怕丢东西?”张先生笑了笑对我说,这里多少年来都没有发生过丢东西的事情。 张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教育。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内人团结和睦,而且不以族大而欺压附近异姓邻居,与邻村人关系友善,互相帮助,因而受到周围人们的赞誉。 张谷英村人以读书为光荣,以不识字为可耻,喜好读书的风气代代相传。科举时代曾有40多人取得过功名。近年来则有85人从大专院校毕业,还有博士生和留学生。张谷英村人不但爱读诗书,也精武术。不少人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张谷英村的一个好传统。许多老人主动帮助年轻人照看孩子,享受天伦之乐。在和我的交谈中,老人们无不流露出对这座大屋场的爱恋之情。

发表评论: